close

  “如果你喜歡上一個女孩,但是她離你很遙遠,難以靠近,怎麼辦?”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吳秋君一直記得大一剛上思政課時萬資姿老師拋出的這個話題,這讓她原本印象中沉悶的政治課變得耳目一新。同學們聽到這個問題後都樂開了懷,爭先恐後地獻言獻策。萬資姿點評說:“從身邊好友、親人入手,讓這個女孩知道身邊有一個你,而且還很不錯,這是愛情道理,也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理論。”
  雖然每個高校無一例外都要開設“兩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兩課”的受重視程度也頗高,地位堪比“貴妃”,卻歷來不受學生待見。然而,記者發現,近年來很多高校都有一批教“兩課”的優秀80後教師脫穎而出,他們把80後的熱情與執著帶到了高校“兩課”的教學中,課堂的教學實效性在悄悄增強,也在80後老師與90後學生的互動與摩擦中煥發新的生機,很多人驚嘆:“原來政治課還可以這麼講!”
  最早走紅的思政老師,是被學生親切地稱為“果果”、“女神”的復旦大學《思想道德基礎》課教師陳果,至今網上還能夠搜出她的很多教學視頻,還有人自發整理出了一系列的“陳果語錄”。自從陳果走紅以後,無數網友齊感慨:“把課上得這麼美的老師,當她的學生一定很幸福!”
  他們是怎麼把思政課教“活”的?
  老師激情澎湃,才能使學生融入課中
  “思政課本身很枯燥,讓人昏昏欲睡,如果老師再不激情澎湃,如何讓學生融入其中呢?”任教三年來,萬資姿始終保持著“一走進教室就不覺得累”的激情狀態,手舞足蹈、眼神交流、四處走動加上穿透力十足的嗓音,是萬資姿的課堂標配。萬資姿教的第一節思政課下課後,她便收到學生的短信,“說我的課讓他震撼,扭轉了他對思政課的看法。”
  不僅有著激情四射的颱風,“她讓你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吳秋君說。一節課下來,在課堂里四處走動時,萬資姿和每位同學都會有眼神的交流。因為擔心麥克風下會有此起彼伏的悄悄話,萬資姿從不戴麥克風上課,但是“她聲音很亮卻不讓人覺得刺耳,即使坐在最後一排,也能聽得清清楚楚。”吳秋君回憶起萬資姿老師的課堂,“我覺得她也擅長‘農村包圍城市’,經常從生活案例引入理論,上一秒還在講愛情,下一秒‘城市中心論’就破土而出了。而且,課下尊重學生,讓人對她產生一種信任和親切,也使得我們上她的課更認真。”
  與萬資姿一樣,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的思政課老師楊永華,由於深諳“理論聯繫實際”之道,在學生當中有“楊克思”之稱。凡是正在上他的課的學生,名字他幾乎都能叫出。楊永華用各種方式和學生保持密切聯繫,QQ里有1000多個好友,學生占了八九成,堅持每天發一條說說,推送微信公共帳號的信息,在就業和考研的選擇上,他也給了學生很多建議。前些天,2012級的一位男生還在說說里@楊永華,和他探討“哲學的無用性”問題。與學生在課上課下的互動使他的課堂出勤率是百分之百,回答問題率也是百分之百。“我用心備課、講課,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取知識、感悟人生,還能實現自我的價值,以心換心,學生自然用心聽課。”楊永華說。
  只有吃透理論的思政課老師,才能講好思政課
  在熱情與執著的背後,是這些80後老師的博學善思,以及課堂下的充分準備,才能將理論和實際聯繫在一起,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為什麼我們小組強調一定要建設自己的考研網站呢?”講臺前站著的學生走向幻燈片前,用手中的教學激光筆把“網站”兩個字反覆圈了兩遍,然後面向其他學生說:“從原理中我們可以知道,科學技術本身並不能創造價值,但掌握了科學技術可以提高勞動效率,創造出更多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這是楊永華的課堂一角。他讓學生分組競賽,就“如何用最少的預算辦最好的考研輔導班”這一問題進行課堂演講,用“草根”創業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現實與理想的關係,理解課本中關於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方面的內容。他制定比賽規則,要求團隊所做出的每一個預算、每一個決定都必須和馬克思主義原理相對應,大大激發了學生“讀書破萬卷”的精神。“要的就是讓你去思考、去挖掘、去得出結論。”楊永華說。
  在復旦大學2013級新聞學專業學生周雅雯的印象中,陳果的課堂教學總是富含邏輯思辨性,特別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共鳴。在名為《孤獨與寂寞》的課上,她談起中外名家著作來如數家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於無形之中。其實,陳果自己在遭遇困惑時,也會選擇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尋找答案,她說,自己也往往都能夠找到答案。她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這種課,一聽就是說教的,但是如果你把它換成人生境界的課,可能就不一樣了。我覺得,一個好老師是在啟發學生。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課本,有時候,文科類老師最重要的是打開學生的另一雙眼睛,讓他們能夠看到這種美,而不只是看到被大眾追捧的美。”
  “只有吃透理論的思政課老師,才能講好思政課;只有自己堅定信念、相信理論的思政課老師,才能教好學生。”萬資姿也一直主張,一切都可以在馬克思原著中找到回答,“沒有回歸到原著的老師會誤入歧途。”她說,“比如對於共產主義的理解,馬克思的解釋就是共產主義是追求人道的、全面發展的。現在有學生不信共產主義,但是不要緊,社會始終在發展之中。人們只要永遠處於追求全面的過程中,即是奮鬥。我們作為老師,不能為共產主義下一個定義,設定一個標準。”
  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用原理去解決問題
  “思政課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用原理去解決問題。”萬資姿說。儘管偶爾被家人埋怨太忙,但萬資姿依舊會在每一個階段都為學生們量身定做課程內容:校內換寢室期間,便在課堂內容里強調友愛、團結的重要性;在社團選舉期間,她會給同學建議,告訴班委與同學們要學會換位思考。
  作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任課老師,萬資姿不僅去旁聽其他老師的課,還在網上修了法律課程,通讀法律條例、文獻;為了上好思政課,她還養成了看新聞的職業習慣:“我會在信息海洋里,過濾出契合我的專業、弘揚正能量的新聞。即使是負面的新聞,我也要從中挖出正面的內容。”她總是試圖用距離學生最近的例子來引起他們的興趣,比如,向學生講解自首與取得受害者家屬諒解書的法律知識時,她就引用了藥家鑫案作為例子,發現學生們不太感興趣,就換成了當時正好被熱議的李某某案來進行分析。
  “我覺得,一個好的思政課老師,三分之一工夫在課上,三分之一在備課,三分之一在課下。充分的備課是思政課老師必須做好的案頭工作,他像一個演員,要把握全場的節奏,又像一個演講家,要讓所說的真理直達人心。”萬資姿說,思政課老師不好當,“即使是沒有家庭瑣事和孩子所累的男教師,恐怕也要付出很多才能做好。”
  身為男教師,楊永華就在親身實踐著。現在,他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發佈帶有“正能量”的說說給他的學生們分享:“能‘一鳴驚人’的人,必定在他‘不鳴則己’的時候,不斷養精蓄銳;能‘動如脫兔’的人,必定在他‘靜如處子’的時候,細細觀察;能‘一夕成名’的人,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著千百個夜晚,暗暗地演練……不要只盯著別人的成就,而忽視了人家背後的汗水和艱辛。”
  到目前為止,他的說說累計瀏覽量近20萬,單條說說點贊數最多達到659個。每天一次的更新,使學生每天都在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印證著他講解的一條原理——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促進質變。  (原標題:看80後教師玩轉思政課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q86wqff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